新生入学军事训练教程
新 生 入 学 军 事 训 练
组 织 与 实 施程 序
第一部分:队列训练
目录
(理论部分)
第一讲 队列训练组织与指挥
(单个军人队列动作)
第二讲 单个军人队列动作 立正、跨立、稍息
第三讲 单个军人队列动作 停止间转法
第四讲 单个军人队列动作 坐下、蹲下、起立
第五讲 单个军人队列动作 脱帽、戴帽、整理着装
第六讲 单个军人队列动作 敬礼、礼毕
第七讲 单个军人队列动作 齐步与立定
第八讲 单个军人队列动作 正步与立定
第九讲 单个军人队列动作 跑步与立定
第十讲 单个军人队列动作 便步、踏步、移步
第十一讲 单个军人队列动作 步法变换
第十二讲 单个军人队列动作 行进间转法
第十三讲 单个军人队列动作 操枪
(分队、部队动作)
第十四讲 班的队列动作
第十五讲 排的队列动作
第十六讲 连的队列动作
第十七讲 轻武器射击
第一讲 队列训练组织与指挥
(理论讲解)
教学提要
目的:使同志们知道队列训练的基本内容、术语、实施程序、方法和下达口令的时机,明确军人在队列训练中的基本要求、意义和作用,为建立正规的队列训练奠定基础。
内容:一、队列训练总的方法
二、《队列条令》的基本内容
三、队列术语、要求和纪律
方法:讲解示范、阅读条令、讨论、作业
时间;4课时
地点:教室
要求:认真听讲,仔细琢磨,做好笔记,完成作业。
教学保障:《队列条令》和《队列条令》学习辅导材料、教案
教学进程
授课准备:
1、 清点人数
2、 宣读教学提要
理论讲解:(2课时)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队列条令》,通过本课学习,目的是为队列训练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一、 队列训练总的方法,即七步训练法
第一步:我讲你听,即讲解要领;
第二步:我做你看,即示范动作
第三步:你做我看;即士兵练习
第四步:我给你纠正,即纠正动作
第五步:我再做给你看,即再进行示范
第六步:你再做给我看,即再进行操作
第七步:我进行小结,即课后讲评。
二、 队列训练的基本内容
首先,请大家明确两个概念:(1)什么是队列?(2)什么是条令?
队列是集合人员的队列形式、动作的总称,它包括单个军人队列动作、部队(分队)队列动作、队列指挥三项内容。
而条令是用简明条文规定,通过命令颁布的关于军队战斗、训练、生活等行动的准则。
队列动作、队列队形和队列指挥是《队列条令》的基本内容,也是军人、分队和部队队列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
(一) 单个军人队列动作
《队列条令》所规范的单个军人的队列动作主要有5类:
①站法:包括立正、跨立、稍息。这是军人的"站相"的三种姿势。立正是军人的基本"姿势",是队列动作的基础。
②转法:是军人变换方向的一种队列动作。它分停止间和行进间两类。包括向右转、半面向右转、向左转、半面向左转和向后转五种转法。除转的角度不同外,对转的要领和要求均分别作了规范。
③步法:主要规范了军人和行进时的队列动作,它分为基本步伐和辅助步伐两类。基本步法有齐步、正步和跑步;辅助步伐有便步、踏步和移步。这些步伐的作用和使用时机,因其要领和特点的不同而有所区别,齐步为军人的常用步伐;正步也称礼步,动作节奏感强,显得庄重,主要用于阅兵和分列式;跑步主要用于部队的快速行进;便步主要用于操练后恢复体力等场合;踏步主要用于调整步法和整齐;移步主要用于调整队列位置。
④步法变换:主要规范了军人、分队、部队在行进中各种步法互换时的队列动作。主要是指齐步与正步、跑步、便步、踏步的互换。
⑤枪械操作法:是军人、分队携枪(炮、筒)操作时的队列动作。它包括肩枪(筒)、托枪(筒)、挂枪、背枪、提枪和端枪及操炮。除提、端枪用于阅兵时的分列式以外,其他的都可以用于部队的日常队列生活
还有一些队列生活的常用动作,如脱帽、夹帽、戴帽、整理着装等,条令也分别作了规范。另外,还有坐下、蹲下也是队列生活中常用的动作,是军人在队列内"坐相、蹲相"的基本姿势。条令分别对徒手和携带枪械时坐地和背包(凳子)的要领作出的规范。
(二)、部队、分队队列动作和队列队形
班、排、连、营、团的队列动作,包括集合、离散、整齐、报数、出列、入列、行进、停止、队形变换、方向变换、以及指挥员列队位置的变换等动作。
《队列条令》第九条规定:"队列的基本队形为横队、纵队、并列纵队。需要时,可调整为其它队形"这一条包括两点规定:一是明确了我军队列常用的三种基本队形,二是根据需要也可以调整为其它队形。
(三)、队列指挥
主要针对班、排长和各级指挥员的要求(本课不作重点讲解)
队列指挥,是指挥员对队列人员和列队的部队(分队)进行的调遣。凡是队列活动,必然要有队列指挥。在队列生活中,队列指挥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队列条令》专门把队列指挥列为一章,分别对队列指挥的位置、队列指挥的方法及队列指挥的要求进行了规范。
常言说:队列活动是三分看动作,七分看指挥。这个比喻虽然不一定确切,但它反映了队列指挥在队列生活中的重要性。实践证明,指挥得当,才能保证队列人员和队列的部队(分队)在队列活动中井然有序,保持高度的整齐划一,步调一致;指挥不当,队列活动就会出现混乱。队列指挥在一定意义上讲,犹如乐队指挥一样,只有指挥得好,乐队才能奏出协调的乐章和悦耳的音乐;相反,指挥不好,就可能各吹各的号,各奏各的调,不成其为乐队。可见,一个好的乐队,必然要有一个好的指挥。队列活动也是如此,即便每个队列人员都熟练掌握了单个军人队列动作的要领,但如果没有一个好的队列指挥,也难以使队列人员和部队(分队)的队列活动作到步调一致,整齐划一。队列指挥对于振奋部队士气,展示队列人员和部队精神风貌及战斗力也十分重要。队列指挥得好,指挥员的姿态端正,口令准确、清楚、洪亮、精神振作,对队列人员来说,就是一种榜样,一种威严,一种力量,能够起到激励和调动队列人员精神的作用,使大家在队列中作到万众一心,显示出坚强的战斗力。因此,队列指挥是队列活动的灵魂,是检验一个指挥员素质的重要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一个不懂得队列指挥和不会队列指挥的指挥员,不能称为一名合格的指挥员。一支部队,如果指挥员不会队列指挥,队列活动不能作到整齐划一,队列纪律松松散散,队列动作各行其是,其正规化建设无疑就会受到影响。因此,要保持一支部队整齐划一和严格正规的队列生活,除了队列人员个人的队列动作要符合条令要求以外,很重要的是要有合格的队列指挥员。
三、 队列指挥员的位置
《队列条令》第六条规定:队列"指挥位置应当便于指挥和通视全体。通常:停止间,在队列中央前:行进间, 纵队时在左侧中央前,必要时在中央前,横队、并列纵队时在左侧前或者左侧,必要时在右侧前(右侧)或者左(右)侧后。"这一规定,明确在选择队列指挥位置时,应遵循两条基本原则:一是队列指挥的位置应当选择便于指挥和通视全体的地方。其中首要是选择符合便于指挥的位置,部队在队列活动中,其内容无论干什么,队列人员的任何动作或行动,都要根据队列指挥的命令进行,部队队列无论是进行训练、文体活动或执行任务,指挥员的指挥位置都应当以服从便于指挥的需要为前提,而便于指挥不是根据个人习惯和意愿来选择的,在实践中,有一些同志认为作为队列生活,自己感到在什么地方便于指挥就选择什么地方,忽视了部队在任何时候都要从随时随地的情况需要出发,对可能遇到的需要处置的情况进行及时的指挥。简而言之,队列指挥员的指挥位置要有利于处置部队队列活动中遇到的各种情况,这是指挥员选择指挥位置的着眼点。至于通视全体,是在有利于指挥的前提下,处于服从的条件。而不能把主次颠倒,只顾通视全体,忽视指挥的需要。当然,两者是兼顾的,不是矛盾的,作为选择指挥位置应根据原则和要求,在实践中即应当认真贯彻执行,又要根据具体的情况,灵活运用。二是队列在停止间和行进间的指挥位置,条令分两种情况作了规定。一种是在通常情况下应当在什么地方,另一种是在必要时可以在什么位置。条令规定,无论是横队或纵队,停止间指挥位置通常应当在队列中央前。这一规定是贯彻执行中怎么把握中央前具体位置的确定?在通常情况下,应根据列队人员的多少,或者是队形的大小,以及场地的情况而定,因此条令没有明确规定在中央前的具体位置。总的要求是,指挥位置应选在队列中央前便于指挥的地方,与队列前列两端成等腰三角形,下口令时队列人员都能听清楚,并要适宜调遣队列人员和队形,同时也要不防碍友邻的指挥等。条令规定,"行进间,纵队时在左侧中央前,必要时在中央前,横队、并列纵队行进时在左前侧或者左侧,必要时在右侧前(右侧)或者左(右)侧后。"在贯彻执行这一规定时,应当正确理解和把握其精神,根据队列生活的实际需要灵活选择其指挥位置。在实践中,一些指挥员往往按自己的习惯,纵队行进时其指挥位置不是在队列左侧中央前,而是在队列左侧中央后。如前所述,这种选择往往只注意了指挥中便于"通视全体",而忽视了指挥时最主要的是要便于处置队列行进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的需要。条令规定指挥位置要在左侧中央前,一方面是与我军历来的有关指挥位置选择的规定相一致,另一方面也符合我军指挥靠前的习惯作法,同时与我国有关交通规则"纵队通行公路应当靠右行走"的规定也相适应。条令规定:"必要时可在队列中央前",主要是纵队行进时因条件、目的等情况的不同,需要时也可在中央前指挥,这是从队列活动指挥的实际需要而定的。
四、 队列指挥的方法
《队列条令》第七条对队列指挥的方法作了规定。即:"队列指挥通常用口令。行进间,动令除向左转走和齐、正步互换时落在左脚,其它均落在右脚。变换指挥位置,通常用跑步(5步以内用齐步),进到规定的位置后,成立正姿势下达口令。纵队行进中,可以在行进间下达口令。"上述规定,主要规范了我军队列指挥的方法。其中包括队列指挥的手段、队列指挥口令的下达、队列指挥位置的变换等三点内容。队列指挥的手段,主要指在队列指挥时运用的方式。这一点,世界各国军队都大致相同,基本的方式都是用口令。如原苏军在《队列条令》中规定:"队列指挥则指挥员以口令或命令实施,下口令和命令的方法有口头、信号、亲自示范以及使用技术的器材和运动工具。"美军在其《队列教练和仪式》中规定,部队的队列行动要"按照指挥员口令协调而准确地完成各个动作。"我国古代军队主要是用音响(鼓、金)、暗语("旗"、"手势")等信号实施指挥的。在宋朝的兵书《武经总要》中,就有"旗作则跪,举则起","击鼓则进,鸣金则止"等记载,当然,那时的指挥手段,不仅用于队列,同时也用于作战指挥。到了近代,我国军队的队列指挥也大都使用口令。在我军的队列生活中,自50年代初颁发《队列条令》以来,主要的指挥方式就规定为口令。因此,在《队列条令》中对队列指挥口令的分类、下达的基本要领作了明确规定。其基本要求就是队列指挥员下达口令时,要根据其口令的内容、口令的特点、队列人数的多少和队列的大小而进行、不能一个节奏,一个声调。声音要清楚、洪亮,便于队列人员执行。根据我军队列指挥习惯和实际情况,除用口令指挥外,必要时也可用手势、旗语、信号等手段进行指挥。条令规定的队列指挥方法,还包括行进间动令下达的时机,以及如何变换指挥位置。即行进间动令除向左转走和齐、正步互换时落在左脚,其它均落在右脚。变换指挥位置,通常用跑步(5步以内用齐步),进到预定位置后,成立正姿势下达口令。这一规定,是根据队列行进间步法变换的特点和习惯做法进行规范的。向左转走和齐、正步互换时动令下在左脚便于队列人员步法的转换,节奏也好掌握,也有利于队列人员的步法变换作到整齐一致,动作协调。而其他时机动令落在右脚,同样也是根据队列行进时步法变换的特点和习惯做法而规定的。按照《队列条令》的规定,步法变换,均从左脚开始,因此,动令落在右脚,便于队列人员步法的转换和节奏的把握。在队列指挥过程中,指挥员只有按照这一规定,及时准确地下达口令,才能使队列人员的步法作到协调、整齐,否则,就容易出现步法混乱。条令规定变换指挥位置时,通常用跑步(5步以内用齐步),进到预定位置后,成立正姿势下达口令。这一规定,是根据队列行进间步法变换的特点和习惯做法进行规范的 。向左转走和齐、正步互换时动令下在左脚,便于队列人员步法的转换,节奏也好掌握,也有利于队列人员的步法变换做到整齐一致,动作协调。而其他时机动令落在右脚,同样也是根据队列行进时步法变换的特点和习惯做法而规定的。按照《队列条令》的规定,步法变换,均从左脚开始,因此,动令落在右脚,便于队列人员的步法转换和节奏的把握。在队列指挥过程中,指挥员只有按照这一规定,及时准确地下达口令,才能使队列人员的步法做到协调、整齐,否则,就容易出现步法混乱。条令规定变换指挥位置时,通常用跑步,须进到预定的位置后,成立正姿势下达口令。这一规定是队列指挥过程中容易出现误解和较难把握的。因此,也是队列指挥员需要准确理解和贯彻执行的难点。例如,对行进中的队列需要变换方向时,要根据指挥中的意图和变换方向的目的,确定指挥是否变换。如果是进行队形方向变换的训练,为了减少指挥位置不必要的来回变换,应尽量减少指挥位置频繁移动,即通常说的使队列围着指挥员"转"。但如果是队列行进中要调整队形方向和队列位置,或者调整场地等, 指挥员需变换位置和有利于指挥时,就应按规定变换指挥位置进行指挥。其他时机,以少变换指挥位置为宜。条令规定:"纵队行进时,可以在行进间下达口令"。这是根据队列活动的实际需要而规定的。这一规定也可以理解为只有纵队行进时,才可以在行进间下达口令,而其他队形行进时,通常不允许在行进间下达口令。在实际队列活动中,纵队行进的时机是较多的。但在操场上进行队列训练时,指挥员除需带队进行操练外,通常不应在行进间下达口令。
五、 队列指挥的要求
《队列条令》第八条对队列指挥作了明确要求,即"指挥位置正确:姿态端正,精神振作,动作准确;口令准确、清楚、洪亮;清点人数,检查着装,认真验枪;严格要求,维护队列纪律。"以上五点,是队列指挥员在队列指挥过程中必须认真贯彻执行的,也是一个合格的队列指挥员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
一是指挥位置要正确,这是队列指挥的基本要求。在实际队列生活中,有的队列指挥中不太注意指挥位置是否正确,按个人的习惯和理解,随意指挥,未按条令规定的指挥位置执行。这种现象应该纠正。条令有规定,就必须严格按条令规定执行。
二是队列指挥员的姿态要端正,精神要振作,动作要准确。指挥员自身形象如何,直接影响着队列人员中的动作和情绪。一个合格的队列指挥员,首先自己要按条令规范自己的动作,一举一动符合条令的要求,只有自己做到姿态端正,精神振作,动作准确,才能给队列人员一种精神,一种鼓舞,一种力量;相反如果指挥员衣帽不整,举止不端,无精打采,动作不符合条令要求,不但自身形象不好,队列指挥的效果也不会好。人们常说的队列活动是三分看动作,七分看指挥,其重要性也在这里。
三是队列指挥员下达的口令要准确、清楚、洪亮。队列指挥员的口令下达的是否正确、清楚、洪亮,也是衡量一个队列指挥员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志。口令是要求队列人员执行的命令,可以说,口令下达错了,就是指挥错了。即使队列人员执行了,也会造成不良后果。因此,队列指挥员下达的口令,首先要求准确。要根据其指挥的意图和目的,及时准确地下达口令。其次是吐字要清楚,使队列人员便于执行。队列指挥的口令要按照条令规定的要领和节奏,注意掌握好音节、音色和发音,要突出注音。要用普通话,不能用乡音和土语。再次是口令的声音要洪亮,保证队列所有人员都能听清,并能振奋其精神,显示出一种气质和力量。但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口令音量的大小,声调的高低,并非是越洪亮越好,要符合队列指挥的实际。在队列生活实践中,指挥口令的音量通常是根据队列人员的多少、队形的大小、不同的时机和场合来下达的,比如对一个班和一个连,在白天和夜间等,下达口令的音量都应有所区别。
四是凡是队列活动,都要清点人数,检查着装,当携带枪支时,还要进行认真验枪。这一规定是队列指挥员不可忽视的一条职责。尤其是再带队参加上级组织的活动,执行任务等时机,队列指挥中必须清点人数,并检查着装是否符合要求,携枪时要在列队完毕后即整队认真组织验枪。验枪时,可由指挥员对队列人员逐个进行检查,也可下达口令进行检查,以防发生意外事故。
五是严格要求,认真维护队列纪律。凡是队列活动,都是军人的集体活动。严格正规的队列生活,是培养部队优良作风和组织纪律性的重要途径。因此,队列指挥员必须把严格要求,认真维护队列纪律贯彻到队列生活过程中,一举一动,一点一滴,用条令的规定来要求,按口令做动作,不允许在队列中各行其是,自身散漫,这是队列指挥员的职责。
在部队队列生活中,尽管《队列条令》对队列指挥员作了明确规范,但在队列指挥实践中遇到的情况是较为复杂和具体的,条令不可能分别一一的作出规定,加之对条令规定理解上出现的不一致,以及一些部队在队列指挥实践中长期形成的习惯,造成了对《队列条令》关于队列指挥的规定在执行中出现的不统一和不正确的做法。因此,必须以《队列条令》规定为依据,正确理解和把握其精神,结合部队队列生活的实际,严格而灵活地进行队列指挥,以保证条令的规定得到正确的贯彻执行。
六、 队列要求、术语和纪律
(一)队列的要求
《队列条令》第十条还规定了队列人员的间距,即"队列人员之间的间隔(两肘之间)通常约10厘米,距离(前一名脚跟至后一名脚尖)约75厘米"。在贯彻执行这一规定时,有两点需要明确,一是间隔和距离的概念,即间隔是指队列中左右相邻的两名队列人员之间的间隙,距离是指队列前后相邻的两名队列人员之间的间距。二是间隔和距离具体和睦相处怎样掌握。由于冻夏着装厚薄不一样,两肘之间从那里算起。条令规定约10厘米,即能保持队列队形的整齐,显示出队形的紧凑和有力,又能便于队列人员做动作,相互间不受影响,以利协调一致的行动。因此,两肘之间的间隔无论着装厚薄,均应从实际间隙为准,不应以人的肉体部位为准。
同时,条令规定:"需要时,可以调整队列人员之间的间隔和距离"这一规定,也是新的《队列条令》根据队列生活的实际需要补充增加的。在队列生活中,调整队列人员之间的间隔和距离是常有的,如检查军容风纪,做军体操、打军体拳等,往往都要将间隔和距离调整大一些,至于调整多大为宜,应由指挥员根据需要和场地情况确定。如检查军容风纪,为便于检查人员检查,距离以两步为宜,间隔可不调整;如打军体拳、做军体操,为便于队列人员做动作,相互不影响,通常间隔距离均调整为两步为宜。总之《队列条令》规定的队列队形是队列活动列队的基本依据,队形的变换和调整,通常应以基本队形为基础,在基本队形基础上调整变换成其他所需要的队形。
(二)队列术语
队形--------军人、分队、部队等共同行动时,按条令规定所采取原列队形式。
列------军人在一条直线上,左右排列成的队形。
路------军人在一条直线上,前后排列成的队形。
间隔-----左右相邻军人(分队、车辆等)之间称间隔。
距离-----前后军人(分队、车辆等)之间的空隙。
横队-----按列排成的队形称为横队,其正面大于纵深。横队分为一列、二列、三列横队或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纵队-----按路排成的队形成为纵队。通常,其纵深大于正面。纵队分一路、二路、三路或四路以上的纵队
伍------成数列横队时,前后排队的军人成为伍。各伍人数与列数相等时叫满伍,人数少于列数的叫缺伍。
基准战士(基准分队、基准车)-----按规定列队站在排头的或指挥员指定的军人(分队、车辆)
翼-----队列的两端。左端为左翼,右端为右翼。
轴翼-----分队通过行进变换方向时,处于转弯内侧的一翼称为轴翼;另一翼为外翼。左转弯、左后转弯走时,轴翼在各列左端;右转弯、右后转弯走时,轴翼在各列右端;
步幅-----步的长度(由后脚脚尖到前脚脚尖的距离和两脚平行内侧间隔)。
步速----每分钟行进的步数。
(三) 队列纪律
队列纪律,是严格的队列生活,保持队列生活高度统一和整齐划一的保证。《队列条令》第五条规定的队列纪律,共有四点,包括"坚决执行命令,做到令行禁止;姿态端正,军容严整,精神振作,严肃认真;按照规定的位置列队,集中精力听指挥,动作迅速、准确,协调一致;保持队列整齐,出、入列应当报告并经允许。"上述四点最重要的是第一点,坚决执行命令,做到令行禁止,这是队列纪律的核心。在队列生活中,所有队列人员都必须服从队列指挥员的指挥,一举一动都按指挥的口令做动作,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保证队列的整齐划一。否则,队列纪律就无从谈起。其他几点都在此基础上的补充。因此,在贯彻执行队列条令的实践中,首先是要严格的队列纪律,而严格的队列纪律重要的是要做到坚决执行命令,令行禁止.................点击下载详细军事训练教程文档
二零零五年四月十四日